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 2004 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问鼎苍穹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
“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都会发出如此感叹。下面请看某市居民小张一家的烦恼。
烦恼一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都要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个小时的车程。原因:堵车。
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让人难受。原因:污染。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他的烦恼。
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为小张的“上书”寻找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出行前通过手机就能得知交通路况信息;足不出户也能预约名医专家掌握健康情况;社区环境出现污染状况就会被迅速导入排污通道……,这些仅仅只是智慧城市蓝图的—部分。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型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快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为企业发掘新增长点和转型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各地智慧城市规划早已启动,一项以“智能化”为焦点的产业盛宴已经展开。
材料二 为建设“智慧城市”,某市作出了“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战略部署,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到2016年基本建成智慧城市的目标。规划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和任务,强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政府、企业、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推进体系,整合各类共享资源,增强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为发展智慧城市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作为市民应如何为建设“智慧城市”作出自己的努力。
材料一某市投资、出口、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单位:%)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投资 |
51.79 |
55.72 |
70.40 |
出口 |
15.87 |
17.67 |
11.54 |
消费 |
42.62 |
43.37 |
43.61 |
注:近几年,该市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该市单位GDP能源消耗相当于日本的5倍,美国的2.6倍,德国的3.6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材料二建设美丽中国,政府、个人应该共同努力。同呼吸、共责任,这个责任政府方面首当其冲。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理念;搞好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污染的防治。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1)材料一反映了该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职能等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指明了总的方向。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材料二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一突破口,简政放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1)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
(2)分析说明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增加”的经济学意义。
(3) 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9)
材料一继微博之后,微信这一新兴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5月底,全国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400多个。百姓通过微信表达呼声,政府通过微信听民意。
材料二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论坛、BBS 、微信”等自媒体及时传播信息,即时互动,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但自媒体在汇聚民智的同时,也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造谣诽谤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
(1)结合材料, 从公民与政府任选一角度,谈谈如何有效营造正确的网络舆论? 并说明畅通与拓宽网络民意表达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为政府正确对待网络民意提出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