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从2007年到2014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的变化历程,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各有特点 |
| B.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发展 |
| C.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 |
| D.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2013年4月,某校举办了“节约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 举办“光盘行动”
①能够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生活水平
②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③有利于形成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④能节约社会劳动提高餐饮业的经济效益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假定生产一部智能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120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0小时生产同样的智能手机售出后收入是
| A.30000元 | B.36000元 | C.48000元 | D.24000元 |
一位艺术家把昆虫的内脏去掉,再加装时钟机械部件,制成半机械半实体的混合虫体,售价650美元。这个价格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实在是太贵了。能使它更便宜些的合理的经济学理由有
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②使用信用卡消费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④降低作品的艺术欣赏品味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A、B两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A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②B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③A价格上涨往往使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
④B价格上涨往往使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
|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
|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
|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