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人生警句是从“腐败”二字拆解为“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六个偏旁部首后重新组合起来的。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
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泾溪》 |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史记》 |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
下列古诗句中,与“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中蕴含的哲理不相一致的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B.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
C.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 D.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安全第一”这幅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事物固有的属性 |
B.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
D.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 |
发一条短信指令就能让在家“待命”的电饭锅开始煮饭;通过电脑操作,智慧家居里的电视机、节能灯、电冰箱都会按要求开关;医生能遥控测量病人体温……用上“物联网”技术,这些原本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生活场景,就能轻松变成现实。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C.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 D.人们能够通过实践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
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2009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国家调整农村土地政策,体现的哲理是
①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