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
(1)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条。
(2)下图为科学家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过程图。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_。若基因型为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4)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是否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______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 ,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_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读到的信息,在生产实践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丙中可以读到以下信息: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 , 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 。
(4)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
(5)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示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 。
(6)若植物水平放置,如果图丙表示作用于根的生长素浓度,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
有人利用小球藻做了下列实验,开始时各试管中小球藻的数量相同,请回答:
(1)在实验装置中,具有细胞器膜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2) 酵母菌在快速繁殖时,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B、C两试管中小球藻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将小球藻装在密闭容器中,一直给予适宜温度和光照。通入14CO2,反应时间为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时间为5s时,14C出现在C6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________(变量)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若改变某实验条件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则改变的实验条件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炎双球菌有S型和R型两种不同的类型。研究表明,S型细菌的DNA在进入R型细菌之前,会被酶①降解为具有黏性末端的片段,然后酶②使S型细菌DNA的双链打开,此后DNA的一条链被降解,DNA的另一条链进入菌体内部。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可以通过加入“某化学物质”,诱导R型细菌进入感受态,以增大R型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利于S型细菌DNA片段通过体内同源重组被整合到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实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1) S型细菌以_______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S型细菌毒性有关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这种可遗传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中,酶①是________,酶②是________,“某化学物质”可能是________。
(3)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的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
(1)被①处理后的分散细胞进行培养,通常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同时应定期更换,以便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2)在形成图中③的过程中,我们称②为,获取②的途径主要有、、。
(3)有人对这种牛奶不敢食用,人们对这种转基因食品的担心表现在、
。
(4)⑤能在⑥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5)人的血清白蛋白的生产,说明该工程突破了自然界物种之间的,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前端必须要有。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KH2PO4 |
1.4 g |
Na2HPO4 |
2.1 g |
MgSO4·7H2O |
0.2 g |
葡萄糖 |
10 g |
尿素 |
1 g |
琼脂 |
15 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 mL |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理由是。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和,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
(4)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常采用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在实验中,下列材料或用具需要灭菌的是,需要消毒的是(填序号)。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7)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