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基因A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a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新环境对A基因控制的性状行了定向选择,A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小
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新物种迁入后可能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下图是某自花传粉植物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 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相同的增高效应,且可以累加。现有如图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实验,若母本高60cm,父本高30cm,F1的高度约是
A.35cm | B.45cm | C.60cm | D.75cm |
下图甲为某妇女含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一个体细胞示意图,图乙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丙为该妇女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Q和女孩S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A与a、B与b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乙中D时期
B.基因A与A、a与a、B与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乙中G时期
C.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形成了2个受精卵
D.图乙所示细胞分裂方式与图丙中过程Y的细胞分裂方式相同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
B.不少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 |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 |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降至5℃,细胞呼吸强度、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增加、增加、不变 |
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
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 |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