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三: 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分析材料一,第六次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第五次普查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按常住人口分,河南人口数由2000年的第一下降到了2010年的第三,但这不能说明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B.按常住人口分,广东人口数由2000年的第三上升到了2010年的第一,主要是因为这十年中广东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就业。
C.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省份都是中部和东部省份,反映了我国人口集中在黑河—腾冲一线东南的地理分布现象
D.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十年来我国人口分布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的趋势仍在继续,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总人口增长较慢,中西部增长慢。主要因为计划生育的严格实施导致的。
B.2000年一2010年间人口密度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进步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其他地区高。
C.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特点,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将首先进入“低-低-低模式”。
D.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

材料三中,“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主要基于我国(    )

A.“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等问题日益严峻。
B.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应通过鼓励生育适应发展。
C.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
D.西部经济大开发,需求实现更多的人口迁移。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
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交通条件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四地中租金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若植树造林建绿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对城区意义最大的是 ( )

A.建在城市东南角 B.建在城市中心
C.建在城市西北角 D.建在城市西南角

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B.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的死亡率超过乙类国家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有很大的差异。回答下题。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图中每个单元格代表l万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
B.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该地区人口职业构成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D.该地区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甲图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乙图是该城市地价等值线分布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乙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交通运输状况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⑤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

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