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
实验序号 |
“路面”材料 |
小车运动的路程(cm) |
1 |
棉布 |
40 |
2 |
木板 |
70 |
3 |
玻璃 |
110 |
(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________________ 由静止滑下;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 ,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_______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_______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玻璃“路面”上运动的路程;
(4)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 .
.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1)在图中,已完成了一部分的电路连接,请你继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2)在闭合开关之前,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________ 端。
(3)若某次测量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8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灯泡的电阻RL =W。
(4)若实验中所用器材良好,但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示数较大,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丽有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她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她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ρ金=19.3×103 kg /m3)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助小丽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______________(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__________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cm3。
(4)通过计算饰品的密度,可以确定饰品纯金的。(填“是”或“不是”)
(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要判断一块金属是哪种物质,物理中鉴别的方法很多,小华选择了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他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表一进行分析判断,完成表二中的内容.
表一:几种常见金属密度表
材料 |
密度/×103kg·m-3 |
铅 |
11.3 |
铜 |
8.9 |
钢、铁 |
7.9 |
铝 |
2.7 |
表二:数据表
金属块的质量/g |
水的体积/cm3 |
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cm3 |
金属块的体积/cm3 |
金属块的密度/g·cm-3 |
构成该金属块的可能物质 |
小明测量植物油密度时,按下列顺序进行了操作: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植物油倒人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④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ρ。
(1)下表是小明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请根据图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2)试分析小明按上述实验操作得到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你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误差更小的实验方案并写出植物油密度的最后表达式。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小明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再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几个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有人用固体做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