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0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详细介绍了西藏地区的“一江两河”工程,“一江”指的是雅鲁藏布江,“两河”指的是拉萨河和年楚河,“一江两河”工程的实施保障了西藏地区粮食和蔬菜供应。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一江两河”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一江两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2~24 ℃,年降水量在270~550 mm,适合小麦、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
(1)简述雅鲁藏布江的水文特征。
(2)结合材料二,简述“一江两河”流域地区的气候特征。
(3)结合材料,简述“一江两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示国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农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国甜菜、葡萄酒、牛奶、肉类、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材料二水库大坝坝高大于70m的为高坝,坝高30~70m的为中坝,坝高小于30m的为低坝。该国在罗纳河上建有19级水坝,l8座为低坝。
材料三某区域等高线图
材料四甲城市1961—1990年气候统计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
3.5 |
4.5 |
6.8 |
9.7 |
13.3 |
16.4 |
18.4 |
18.2 |
15.7 |
11.8 |
6.9 |
4.3 |
降水量 (mm) |
54.3 |
46.1 |
63.5 |
46.5 |
63.3 |
57.8 |
53.6 |
51.6 |
53.8 |
55.5 |
55.8 |
55.8 |
日照 (h/d) |
1.8 |
3.1 |
4.2 |
5.8 |
6.5 |
7.3 |
7.7 |
7.1 |
5.7 |
4.1 |
2.5 |
1.6 |
(1) 图示区域是欧洲重要的“粮仓”,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 分析该国在罗纳河修建低坝的原因。
(3)乙港口是一个深水海港,是该国重要的外贸港口,试分析其发展的条件。
(4)20世纪60年代,该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塞纳河沿岸的甲城市,甲城市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该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北某区域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示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棉花种植,成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花生长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但经测量,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千克,最低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15.48千克。
材料二图示区域气候资料表
月份 |
3月 |
6月 |
9月 |
12月 |
气温(℃) |
7.5 |
23.5 |
19.4 |
-3.4 |
降水(mm) |
6.7 |
7.7 |
5.3 |
1.7 |
(1)描述图示区域耕地分布特征,并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2)简析该区域在棉花生长早期广泛使用地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残留塑料地膜对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甲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材料二图乙示意鄱阳湖南部地区,PQ铁路线的建成对该区域的铜矿开采、冶炼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1)湖畔沙丘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分析M地“强劲的风力”和沙丘的成因。(12分)
(2)简述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出图乙中PQ铁路运输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指出铜矿开采及冶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10分)
【环境保护】近10年来,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下图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l)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不到1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直辖市除外)主要有___、___和___。(3分)
(2)甲、乙地区水土流失共同的形成原因有___。
(3)乙地区防治水土流失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
【城乡规划】下图为南通市城镇规划示意图及所管辖县(市)城关镇情况统计表,该规划以两轴四组团为中心。读图回答问题。
(l)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
(2)南通所辖县(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该地区城镇以组团式发展的好处是:___。(3分)
(3)南通核心组团其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最快,原因是___,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