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则有关上述实验方案叙述( )
A.甲正确 | B.乙正确 | C.丙正确 | D.上述实验方案都不正确 |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①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⑤>④ |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 |
固体NH5属于离子晶体。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它也能跟乙醇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H5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NH4+和H- |
B.NH5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
C.1 mol NH5中含有5NA个N—H键 |
D.与乙醇反应时,NH5被还原 |
900℃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乙苯,发生反应:ΔH=a kJ·mol—1。
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n(乙苯)/mol |
0.40 |
0.30 |
0.24 |
n2 |
n3 |
n(苯乙烯)/mol |
0.00 |
0.10 |
n1 |
0.20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20 min的平均速率为v(H2)=0.008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乙苯)=0.08mol·L-1,则a<0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40 mol乙苯和0.40molH2,平衡不移动
D.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1 L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Y的浓度都为0.1 mol/L,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Z(0.1 mol/L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Y、Z分别是
A.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
B.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
C.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
D.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