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
B.“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
C.中国最大的一艘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开赴南海,担负在我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护渔护航的任务,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恳,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
下面一段文字,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承继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炙手可热的名篇佳句。这一天,人们依循扫墓祀祖的习俗,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顶礼膜拜。而对于那些羁旅异乡的人们,则只能在漂泊的地方各行其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遥遥祭告。
A.约定俗成 | B.炙手可热 | C.顶礼膜拜 | D.各行其是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标识/鳞次栉比孝悌/感激涕零押解/浑身解数 |
B.剽悍/彪炳千古 癖好/劈波斩浪炮烙/如法炮制 |
C.庇护/刚愎自用拜谒/竭泽而渔勒紧/敲诈勒索 |
D.枢纽/自出机杼糜烂/望风披靡纰缪/未雨绸缪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农民得到了土地,付的租金比附近一带要低三成,聂赫留朵夫自己从土地上所得的收入几乎减少了一半。他的愿望和计划实现了,农民们也得到了满足。 |
B.检察官卜列维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他认为下层阶级天生是下贱的,下贱的人必会犯罪。玛丝洛娃是妓女,是“最低级的退化的榜样”,犯罪是毫无疑义的。 |
C.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跟平民站在一边,反对上层阶级,“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为此,他被流放西伯利亚,途中与玛丝洛娃相遇。 |
D.在流放西伯利亚的政治犯中,玛丝洛娃钦佩所有的新朋友,但最钦佩西蒙松。这个富裕将军家庭出身的年青人,能讲三种外语,却过着最普通的工人生活。 |
E、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他在医院里做杂务工。但她仍拒绝接受他的求婚。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乌鸦能够会用工具的趣事已广为流传,在使用工具上乌鸦不亚于猩猩。 |
B.中影集团投资拍摄的《建国大业》,以超强的演员阵容引起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
C.由于他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成绩成倍下降,家长束手无策。 |
D.每逢佳节临近,出门在外的人无论离家多远也总想回家过节。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月色(),像()的歌声,像()的梦幻。……可以说,这清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是作者追求的淡淡的恰到好处的心境。
A.缕缕朗朗渺茫迷茫 | B.阵阵朗朗缥缈朦胧 |
C.缕缕溶溶渺茫朦胧 | D.阵阵 溶溶缥缈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