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 )
A.提出三民主义 |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提出三大政策 |
D.领导护法运动 |
1600年前后,世界经济重心开始从地中海地区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大西洋地区成为世界经济重心(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观点)。这一历史过程,简单地说
A.始于新航路开辟 |
B.世界大战将经济重心推离欧洲 |
C.英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
D.由此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
近代科学始于14—16世纪,随着大国的兴衰变迁,世界舞台上先后出现过五个科学中心,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⑤③②④① | B.③⑤④②① | C.⑤②④③① | D.⑤③④①②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 |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
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之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
A.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 | B.节日是可以改变的 |
C.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