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
|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
|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
|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 |
|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 A.儒家 | B.墨家 | C.法家 | D.道家 |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
|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 B.贡赋 | C.秩序 | D.礼仪 |
对下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①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②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
③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④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
| A.①② | B.①②③ |
| C.②③ | D.②③④ |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 )
|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
|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