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 )
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 |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
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还出土了一批幼体猪骨,这不能说明的是
A.黄河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
C.我国北方以粟为主要农作物 |
D.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业 |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苦 | B.土地兼并严重 |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 B.雇工式经营 | C.田庄式经营 | D.租佃式经营 |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