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2N=4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图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抑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20个四分体 |
B.分裂产生Aa或aa子细胞的概率均为1/2 |
C.子细胞aa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无限增殖 |
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 |
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调查时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3/4。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1/2为杂合子 |
C.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 |
D.该调查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75% |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设椎实螺的螺壳向右旋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螺壳向左旋是由隐性基因d控制。若以两种椎实螺进行杂交(雌dd×雄DD),则以下有关F1和F2表现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为左旋
B.F1右旋,F2左旋、右旋都有
C.F1左旋,F2右旋
D.F1左旋,F2左旋、右旋都有
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棕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棕色:黄色:黑色:野鼠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内容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接近1:1的两种性状比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D.由F2出现了3:1的表现型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 B.基质中都含有DNA |
C.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 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