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一定含有![]() |
B |
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变浑浊 |
该气体一定是CO2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 |
溶液不显红色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另取样,先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
D |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 |
有银镜生成 |
该物质一定是葡萄糖 |
若ABn分子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n=2,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 |
B.若n=3,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
C.若n=4,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以下各粒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SiF4 | B.BF3 | C.SF6 | D.PCl5 |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一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戊 | B.金属性:甲>丙 |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
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ROH是一种强碱 | B.在x点,MOH未完全电离 |
C.在x点C(M+)=C(R+) | D.稀释前C(ROH)=10C(MOH)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说明该钾盐是K2CO3 |
B |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
C |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说明常温下BaSO4的溶解度>BaCO3的溶解度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