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落第长安
常 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居庸关
徐兰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1)本诗第三句极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士卒”的心态。
(3)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将一、二句改为“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苏 轼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下阕“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一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阅读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时苏轼为杭州通判,陈襄先调知杭州后又调离杭州。句末“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一句既渲染了环境的 ,又将“荧荧”比作 ,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简要分析本词两处“衬托”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①。
【注】①江汉:指朋友前去之地。城闉(yīn):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本诗诗眼是“不及”,试分析该诗是怎样表现这一诗眼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