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高考英语降分的方案,因为事关高考改革的方向,在H地区也激起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不会使穷孩子不利。”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加剧教育‘贫富分化’。”
“如果中国的公立教育持续削弱英语的地位,只会导致精英群体更快逃离应试教育体制,更早出国留学去。”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新民网评论员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公众质疑。改革现有的僵化教学模式,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工具,比降低英语考试分数更重要。结合材料,说明改革英语教学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信号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3)尽管他们看法不一,但都秉持着理性探讨的态度,字里行间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和对贫困学子的关注令人动容。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议中应该坚持怎样的方法论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研究,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焦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改革使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公平和效率问题,我们党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从党的十五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党的十六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党的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链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 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各种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2010年7月5日~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东中部地区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继续把西部大开发推向前进,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请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