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为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本项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对于此项活动,有家长认为,它不仅不能锻炼能力,反而会耽误学习;也有同学认为,与其这样,不如宅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电脑,休闲娱乐。对此,你会怎么劝说他?(任选一种看法作答)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年份所占比例调查内容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不喜欢阅读 |
42% |
32% |
20% |
喜欢阅读 |
|||
阅读纸质书籍 |
20% |
23% |
24% |
用手机、电脑阅读 |
38% |
45% |
56% |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调整下列语序,组成语言连贯的一段话,将所选句子的序号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①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②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③尝试的事情并不都能做成,这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增强实力上。
④为此,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
⑤不仅如此,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
序号:
结合图表,按要求简要作答。
汉字起源时的形体特点(限8字以内):
一句话概括图表内容(限20字以内):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材料二: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摘自《解放军报》)
中国早先是使用美国的GPS系统,然而却逐渐发现这并不可靠。有次在进行军事演练时,美国突然切断了与卫星导航的连接,致使所发射的导弹失控掉入深海之中。这突发情况令中国有所警觉,意识到现在使用的把控系统的主动权在美国手中,这会给中国造成很多制约,一旦美国不再进行供应将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节选自《别了GPS,北斗导航全球组网成功,多国对华抛出橄榄枝!》)
航天科技北斗团队是我国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的中坚力……团队突破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撑起国人脊梁,服务国计民生,孕育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
( 摘自北斗网)
磨剑二十年,今朝耀星空。北斗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目前,北斗系统已经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相关产品输出到100多个国家。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解决方案已在东盟、南亚、东欧、非洲等地成功应用。
(摘自《解放军报》)
材料三: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诗选《礁石》)
(1)阅读三则材料,整合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完善语段。
风云激荡,华北平原,他们① ,用白杨意志写出新中国的历史;风起云涌,浩瀚星空,他们② ,用北斗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风吹浪打,刀凿斧砍,我们含着微笑傲然站立,用民族自信彰显大国风范!
(2)如图是北斗导航系统图标,请结合构成要素解说设计意图。(图标背景色为蓝色)
(3)作为校报记者,如果有机会亲自采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请你设计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4)新冠不速,众志成城世界震惊:北斗横空,团结协作科技突破!进入2020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情怀。请结合三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资料袋中多了一份公筷、公勺,此举既方便了代表委员们用餐时使用,又让他们带头践行“公筷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建议,将每年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
请结合漫画《公筷》谈谈自己一家人吃饭是否需要使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