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去我的病眼。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
……
⑤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有哪些?请归纳概括其中两点即可。
从全文看,第④段画横线句语序有问题,请改正,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
正确的语序是:
理由是: “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一个文化名人用“混”体现了作者的 态度,与母亲一起生活了仅仅十二年零三个月,没有人管束还能混二十多年,这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文段来回答。
试从语言风格的角度上品析本文的语言特征。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生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沦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方式。
如果把“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改成“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其效果有何不同?
文段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体会下列几个句子的作用。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
阅读理解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一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垦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________?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按照文意,将下列4个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①沾沾自喜②喜形于色③过分自傲④不自量力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文章段②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
文章段②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段②的最后画横线处,需要增加一个总结性的反问句,请你试写一句在下面的横线上。
文章段④中画虚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不畏困难
人们的脚步走向成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有的人战胜了困难,最终成为事业的成功者;而有的人却畏惧困难,对事业冷冷淡淡、毫无信心,最终成为一个精神堕落的流浪汉。所以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畏惧。
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袁隆平,他掀起的粮食生产业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惊了世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到取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终于在这场艰难曲折高度复杂的科学实践中脱颖而出。如果他畏惧了困难,就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而且更不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称号。
还有,全身瘫痪的张海迪,由于手不能拿书,就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将书放在桌上对着镜子看到字,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成为一代楷模。这样大的困难,张海迪都能克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畏惧困难。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困难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努力克服,困难一定会被我们打败的,而且我们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努力同困难斗争一番呢?第一段画线句语意不得体,应如何修改?
第二段画线句是一个病句,应如何修改?
第三段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最后一段中的递进句与全文有无关联?应如何修改?
第一段既从正面也从反面提出了人们对待困难不同的态度,可是纵观全文却没有反面的事例。如果要你从反面写出一个事例,应如何写?(不少于50个字)
阅读电影《宇宙与人》的解说词片断,回答问题。
①宇宙星光灿烂,深藏着物质运动的伟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②自从人类发现了这种叫基因(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的结构之后,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像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智能。③物质的宇宙能够演化出生命,目前我们惟一所知道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但生命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它的第三颗行星地球。对第①句中划线的词语“深藏”所涉及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动 | B.物质运动 |
C.伟大力量 | D.物质运动的伟大力量 |
对画线的第②句语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的物质世界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产生生命,生命在足够的时间空间里能演化出智能。这是人类在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后认识的道理。 |
B.纯粹的物质世界只要经过人的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产生基因,从而在足够的时间空间构成生命,进而演化智能。 |
C.在发现基因的结构后,人们能够把尘埃之类的物质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而创造出生命,进而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智能。 |
D.在发现基因结构后,人们认识到,生命是由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的尘埃产生的,智能是基因在足够的时间空间内演化而来的。 |
第③句所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却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文中画“_______”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的修辞,改为陈述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的含义。
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1)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___表达方式。首先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再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