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
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 |
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 |
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
阅读材料
【材料一】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宗教信仰的战争和殖民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能够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的工商业。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从16世纪下半叶起,流水一般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会风气,没有留下像样的产业。
【材料二】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科学意识提高了英国人的认识水准;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自由经济模式与生俱来的缺陷,在20世纪给英国,也给世界带来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回答问题:
(1)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葡萄牙、西班牙的兴衰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能够引领世界的有利条件和19世纪后期英国衰落的原因。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列举二战后西方国家克服自由经济模式弊端的重要举措。
右图是某组织的标志,对该组织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它是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③许多大国都想争夺对该组织的控制权④改革开放后我国在该组织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
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 |
B.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 |
C.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
D.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 |
右图是一幅反映某历史时期生产情形的图画,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明朝中后期苏杭一带的机户 | B.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手工作坊 |
C.美国南部地区种植园纺织厂 | D.工业革命的大机械化纺织厂 |
1776年7月9日,《独立宣言》公开宣读后,纽约市民捣毁了英王乔治三世的塑像,把它熔成1800千克的铅做了子弹。此事不能反映
A.《独立宣言》发表激发民众的反英情绪 |
B.《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
C.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矛头直指英国王 |
D.纽约市民捣毁并熔化英王塑像意味着更大的战争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