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时在两线作战的国家是
A.英、法、俄 | B.英、法、德 | C.德奥 | D.德、奥、塞尔维亚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A.法德矛盾是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
B.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 |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 |
D.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争斗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于
A.德奥同盟条约签订 | B.意大利加入同盟国 |
C.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 D.英俄签订军事协约 |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曾说过:“……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毕洛夫说此话的目的是
A.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 | B.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 |
C.德国迫切需要重新瓜分世界 | D.英国势力衰落 |
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 | B.英国和法国 | C.法国和德国 | D.英国和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