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联与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量及增幅比较表 。从表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苏联 |
中国 |
||||
| 项目 |
1928年 |
1940年 |
增幅(%) |
1952年 |
1957年 |
增幅(%) |
| 钢(万吨) |
430 |
1830 |
326 |
135 |
535 |
296 |
| 煤炭(万吨) |
3555 |
16600 |
368 |
6600 |
13100 |
98 |
| 棉纺物(亿米) |
26.78 |
39.54 |
48 |
38.3 |
50.5 |
48 |
| 谷物(万吨) |
7300 |
9550 |
31 |
16392 |
19505 |
19 |
A.中苏两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B.中苏两国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
C.中苏两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D.中苏两国经济结构相对合理
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
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
建泉
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
| C.商品经济发展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
,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 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 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
|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 D.商业日益发达 |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 A.租佃式经营 | B.田庄式经营 | C.自耕农式经营 | D.井田制经营 |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
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 业生产 |
|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20
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
|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
D.人类政治文明 往往领先于文化 水平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