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文明的演进离不开继承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1)据材料一说明“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在现代民主形成时期,古代民主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法国革命者热情讴歌雅典,力图以古代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来重建现代民主;而美国的建国者则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极力建设一种使民众远离政治决策过程的新型“人民政府”。最后的结果无疑很有戏剧性:崇奉古代民主的法国革命者,并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和排斥雅典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2)据材料三比较法国革命者与美国建国精英在追求现代民主上的不同点。
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建国精英“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的成因。
材料四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遽尔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有些处,迥异于他邦。……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关于“国家、民族、历史”的观点,并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史实予以简要论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材料二:可是,上面所述的这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出的“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上述两个材料,分析概括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1937--1949年发展趋势的原因?(9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 450.92
6.42
3.21
3.21
90%


材料二: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陈亮的观点和黄宗羲的观点。
(3)有人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4) 依据材料三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对外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线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评价该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是什么?英国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获得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