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甲地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半球。
⑵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高温多雨季节时,图中城镇所在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____ 。
⑶甲地和乙地,最有可能会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_地。
⑷乙地气温20℃时,一般情况下,此时山顶气温最低不低于_______℃。
⑸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米,若甲、乙两地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10千米,则该图比例尺是 __________(数字式)。
读下面东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西边的经线度数为 ,最东边的经线度数为 。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大洲名称:
A是 洲;B是 洲;C是 洲;D是 洲;
(3)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有 洋、 洋和 洋。
(4)A大洲与B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巴拿马运河是 洲和 洲的分界线。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C ; E
虚线A、F中,表示山脊的是 ,可能是河流的是 。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 ;等高线稀疏,坡度 。
(3)G地的海拔高度为 米,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4)请根据图推测图中D山顶的海拔高度在 米—— 米之间。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请标出A、B、C、D所代表的节气:
A B
C D
(3)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纬线是 ,此时北半球正处于 季。
(4)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2011年继续对公众开放。国庆节期间,上海的白昼变化是:白昼变长——到6月22日达到最 ——变 ——到9月23日达到昼夜等长——白昼变短,且昼 (长或短)夜 (长或短)
(1)读下面两段材料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化石。
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预言:几千年后,红海将扩大,地中海将消失。试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学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A~D四个半球中,为东半球的是________,为西半球的是________,为南半球的是________,为北半球的是________。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
(3)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大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中,海洋面积大的是________。
(4)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比例是________。
(5)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分布有所不同,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
(6)A~D四个半球中,最能反映出南极洲大陆轮廓图像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