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在我国,则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将使军人社会,永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而无以平均其势力。”上述材料认为推行军国民教育( )
A.有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 B.有利于挽救民族危机 |
C.便于形成军人独裁 | D.容易出现特权阶级 |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 ;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 B.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 |
C.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 D.中华民国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被发现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C.《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 D.工业革命的需要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是()
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 B.交通运输业获得迅速发展 |
C.化学工业兴起 | D.钢铁业发生飞跃式发展 |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被称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
A.马车的发明和普及 | B.旅游观光的需要 |
C.工业革命的需要 |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