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针对土地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曾论述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种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 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 D.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请根据《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
先秦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五代 |
宋辽金 |
元明 |
清 |
|||||
北方 |
87% |
76% |
61% |
68% |
50% |
29% |
26% |
||||
南方 |
13% |
24% |
39% |
32% |
50% |
71% |
74%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下列有关“改土归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雍正时,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改变了西南地区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局面 |
B.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地区有限,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
C.“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 |
D.明清两代都实行过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
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他几个的是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
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