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复杂深奥)。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随意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①文中的“原理”是指分权制衡原则
②“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
③作者认为“后世”的官制没有创新
④作者于对“原理”的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一“根本性突破”的表现是()
A.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
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
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京津地区 | D.东南沿海 |
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