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为某年8月7日部分地区光照示意图,中心点表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小题。

P地的纬度最有可能是(  )

A.90°N
B.78°N
C.66°34′N
D.12°N

关于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P地地方时是12时
B.该日P地昼长是Q地的2倍
C.该日P地正午太阳高度约是Q地的2倍
D.此时在P地可观察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线上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图,80°、60°为经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的水温比④处高 B.②处的降水量可能为900mm
C.③处多对流雨 D.④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关于③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B.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
C.位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坡 D.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南极地区极昼范围达一年中最大面积时,下列同期图示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天津市不同季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其中图甲为“1985年7月6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乙为“1982年12月18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对比上面图甲和图乙,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夏季强度更大
B.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冬季强度更大
C.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夏季更为密集
D.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是完全相反的

下列对导致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由郊区向市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人为热排放 B.城市建筑密度
C.工业活动 D.纬度差异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下图中与M、O、N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图示为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