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的影响。
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 |
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 |
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 |
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 |
D.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
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A.个体、种群 | B.个体、个体 | C.种群、种群 | D.种群、个体 |
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 |
B.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的大小不一定为1 m2 |
C.取样的关键是在同一样方内随机取样 |
D.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是固定的 |
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