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2011年12月5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开普勒-22b”,它每290天环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转一周,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体积是地球的2.4倍。已知万有引力常量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若能观测到该行星的轨道半径,可求出该行星所受的万有引力 |
| B.若已知该行星的密度和半径,可求出该行星的轨道半径 |
| C.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与轨道半径,可求出该行星的轨道半径 |
| D.若该行星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等,可求出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图6-2-10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导体周围等势面和电场线(带有箭头的线为电场线)示意图,已知两个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之差相等,则( )
图6-2-10
| A.a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同 |
| B.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的电势 |
| C.将负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
| D.将正电荷从c点沿虚线移到e点,电势能增大 |
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
|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
| B.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
| C.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
| D.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
如图6-1-17所示,a、b是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Q1、Q2,MN是ab连线的中垂线,P是中垂线上的一点.下列哪种情况能使P点电场强度方向指向MN的右侧( )
图6-1-17
| A.Q1、Q2都是正电荷,且Q1<Q2 |
| B.Q1是正电荷,Q2是负电荷,且Q1>|Q2| |
| C.Q1是负电荷,Q2是正电荷,且|Q1|<Q2 |
| D.Q1、Q2都是负电荷,且|Q1|>|Q2| |
如图6-1-16,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点为半圆弧的圆心,∠MOP=60°.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这时O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若将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点,则O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2,E1与E2之比为( )
图6-1-16
| A.1∶2 | B.2∶1 |
C.2∶![]() |
D.4∶![]() |
如图6-1-15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6-1-15
|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
|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
| C.b点的电场强度比a点的大 |
| 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