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浣溪沙 春情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指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晚年身体病弱,消瘦。
请就开头动词“争”的运用加以赏析。
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歌分析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外国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俄国)莱蒙托夫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祥!
(1)从全诗来看,呼唤风暴的孤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
(2)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

阅读毛泽东一首七绝,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1)人们一直对诗中的“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
(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21-22题。
[双调]折桂令•中秋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21、这首诗通过对澄彻的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
2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作简要分析。
答: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夷陵任县令之时。
(1)“冻雷惊笋欲抽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联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两联作简要赏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