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名之者谁?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
⑶云归而岩穴暝 ⑷野芳发而幽香 与“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C.如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篇游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014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2)比()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2014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赒zhōu:救济,接济;粜:tiào卖出粮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
C.以牛自归(返回) | D.厚遗以遣之(送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以一布衣终于家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14中考浙江衢州、丽水卷】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⑴ 十八九,絪为御史,⑵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 B.气义 | C.知人 | D.幼敏 |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2014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 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日:“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日:“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日:“几何数?”日:“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日:“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吱。客多负,私快快日:“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日:“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同辈,同类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以善酿致富。以:(2))或遣童婢沽……遣:
(3)甲逾期不肯偿,将讼。逾: (4)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趋:____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2)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3)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2014中考江西抚州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翁① 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 B.论者谓∕有神相云 |
C.论者谓有∕神相云 | D.论者谓有神∕相云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尝()(2)悉()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