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  )

A.汽车 B.电车 C.火车 D.马车

中国某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

A.民国初年 B.新中国建立之初 C.改革开放后 D.维新变法时期

“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印‘日本’,后面是‘尿素’”。这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民谣揭示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七十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衣御寒上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在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B.小王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C.小李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区创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