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
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②两极格局的瓦解
③国际分工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依赖
④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活动,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 B.是一把有利弊的双刃剑 |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冰岛、巴基斯坦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此情况下又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
B.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应该抑制全球化 |
C.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 |
D.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 |
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A.世界银行 | B.世界贸易组织 |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D.《关税与贸易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