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 A.大户人家人口繁多 | B.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 C.世家大族纠纷不断 |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
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 B.国内政局的稳定 |
| C.国际社会的支持 | D.科技发展的影响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禁烟运动 | B.洋务运动 |
| C.戊戌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 A.商品经济 |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 C.自然经济 |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若研究这一现象的成因,我们应重点搜集哪方面的信息
| A.英语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强大影响 |
| B.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
| C.英美曾先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
| D.英国曾长期居于世界贸易垄断地位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请判断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 B.工业革命时期 |
| C.第二次工革命时期 |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