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
A.发奋研读孔孟之书 | 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 |
C.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 | D.深入实践求真知 |
1944年12月,爱因斯坦同斯特恩、玻尔讨论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1945年3月同西拉德讨论原子军备的危险性,他还写信介绍西拉德去见罗斯福,未果。1946年5月,他又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并担任主席。爱因斯坦这些行为的主要目的是
A.倡议各国科学家不要研制原子弹 | B.宣扬自己反非正义战争的坚定立场 |
C.敦促美苏结束“冷战”对峙局面 | D.促使社会认识核战争的严重后果 |
2012年7月19日,俄罗斯和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对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提出的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投了否决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A.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D.积极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
应日本要求,七国集团于 2011年3月18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的急剧升值势头。这主要是由于
A.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
C.当前世界已经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多极化格局 |
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 |
历史学家钱乘旦说:“一个人,在宏大历史体系中他是政治家、英雄,功勋卓著;在社会生活场面中他只是一个男人……在女性主义解释体系中他是男性话语霸权的典型代表,是暴君。”这段话最能表明
A.历史解释体系的多元化 | B.历史解释具有随意性 |
C.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 D.历史人物的可塑性 |
1947年4月18日,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必须更多地运用其经济实力来阻止苏联的扩张主义和政治渗透,创建政治稳定和社会福利之基础。这体现了美国
A.与苏联争夺霸权的斗争加剧 | B.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
C.力图领导世界 | D.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