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
|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
|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
|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
|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 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
|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
| 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
|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
|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 A.晋 | B.齐 | C.宋 | D.燕 |
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世界的历史(historyofthe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ofall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下面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 A.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
|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 |
| C.《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
|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 |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
| B.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
|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
|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