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
A B C D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 D.新航路开辟 |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C.国立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
《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
②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
③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
④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官员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