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
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谭嗣同的《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并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 |
B.梅兰芳是晚清时期最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之一 |
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
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友谊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