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事实上.中国妇女自我意识觉醒之初,首先不在‘权力意识’,而是‘义务意识’,戊戌时期的维新派妇女首次提出‘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的传播 | B.中国妇女的觉悟 |
C.女权运动的影响 | D.民族危机的严重 |
下表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
年代 |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
1894年 |
||||
项目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万两)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万两) |
内销 |
165.29 |
76.78 |
1414 |
171.48 |
44.32 |
1467 |
外销 |
50 |
23.22 |
769 |
215.44 |
55.68 |
3317 |
产量 |
215.2 |
100 |
2183 |
386.92 |
100 |
4784 |
它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B.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
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 |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
C.是知识分子反思晚明理学空谈心性之弊端的结果 |
D.是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的结果 |
明代张履祥曾记载:一般人家“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正与男事相类 ……男治田可十亩。女养蚕可十筐,日成布可二匹,或纺纱八两,宁复忧饥寒乎?”反映出当时农村
A.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 |
B.以织助耕是主要经营方式 |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
D.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A.城镇经济繁荣 | B.统治者政治清明 |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 |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