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
|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
|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
|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
“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这些原则是: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赋税,为行政官员规定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加审判。所有这些,都未经讨论而在事实上确定下来。”该材料反映
| A.《权利法案》确立了现代社会的自由原则 |
| B.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现代法治原则 |
| C.英国式的民主自由在空间上的延伸 |
| D.英国的宪政走在时代的前列 |
历史总是多样的,但不同之中也偶有一致之处。17—18世纪,当欧洲各国纷纷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时,中国明清政府仍继续坚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 A.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结果都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 |
| C.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 | D.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
下图是新中国某时期河南省某县发行的“觉悟票”正面及背面说明,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的产物 | B.人民公社时期刮共产风的产物 |
| C.平均主义大锅饭受挫后的产物 | D.大跃进运动的产物 |
五四时期,《东方杂志》主编钱智修感慨道:“濂洛关闽,年湮代远,不可作矣。问有如黄顾颜王之艰苦卓绝、独创学风者乎?无有也。问有如江永、戴震之立书著说、发明绝学者乎?无有也。问有如俞樾、黄以周之久主书院、门弟子遍于东南者乎?无有也。问有如李善兰、华蘅芳之精研历算、译著传于天下者乎?亦无有也。有之,则载政客为巨魁之学会及元勋伟人之政书尺牍耳。”作者为何有此感慨?
| A.反对传播西学的立场 |
| B.批判五四运动将学术思想救国导向政治救国 |
| C.对国学衰落现状的无奈 |
| D.批判当时学术政治化,倡导学术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