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
|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
|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
|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A.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
|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
|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
| D.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
一首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
| B.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
|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
| D.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
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
②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③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④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史载,道光时(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它反映的是
| A.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 |
| B.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 |
| C.鸦片战争后,湖丝方出口海外 |
| D.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