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孙中山说:西方国家虽然富足,“但这些国家国内贫富间的悬殊仍极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如果不进行社会革命,则大多数人仍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为防止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出现,孙中山后来提出的办法是
| A.反对帝国主义 |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 C.实行国共合作 | D.实行普遍公民权 |
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原因是( )。
| A.工业发达,商品运销世界各地 |
| B.商业发达,转运世界各地的商品 |
| C.军事发达,打败其他海上强国 |
| D.殖民地广阔,控制各地殖民贸易 |
从下面这幅图反映出的信息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
| B.美洲尚未进入世界大家庭 |
| C.环球航行尚未成为现实 |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西方国家每年举行盛大活动以纪念“哥伦布日”。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呼吁拉丁美洲人不要庆祝这个节日,称哥伦布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带给拉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是长达150年的“种族屠杀”,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 |
| B.加强了世界联系 |
| C.扩展了工业文明 |
| D.冲击了美洲的传统社会 |
下图是15世纪海洋上远航的帆船,据此我们可以推论 ( )。
①该船的使命可能是探索新航路
②该船反映出当时西方造船技术得到很大的进步
③这艘船很可能是在做环球航行
④这次远航的动力可能是寻求黄金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
|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
|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
|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