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德国开始步人欧洲强国之列 |
|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
|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
|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 A.禅让制 | B.嫡长子继承制 |
| C.分封制 | D.王位世袭制 |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
|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
|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致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候,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 B.郡县制的出现 |
|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