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 | 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
|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
|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
|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
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
| 1972 |
60 |
32 |
| 1975 |
304 |
156 |
| 1980 |
3755 |
1059 |
| 1985 |
3855 |
3840 |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还很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
| B.苏联很快解体 |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
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
| 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
|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 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 |
| 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