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以下作品反映了这种变化发展的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等待戈多》
C.《巴黎圣母院》 D.《安娜·卡列尼娜》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闯关东”(华北人口迁居东北)是我国近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之一。下表是20世纪前半期迁入东北的年平均人口数量及其原因解读,二者对应正确的是

A
1923~1930年,60万人
受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大量失业人口迁入寻求就业
B
1931~1936年,5万人
日本侵占东北后限制内地人出关,迁入人口大幅减少
C
1937~1941年,50~60万人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在东北爆发,国共合作出关作战
D
1941~1942年,110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东北人返乡,迁入人口达到顶峰

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11%,1920~1936年上升至8.02%。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 B.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曾国藩《讨粤匪檄》)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严复《天演论》)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 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
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A.民生建设 B.市政管理 C.危机管控 D.社区自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