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 )
| 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
|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
|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
|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会议召开奠定了条件 |
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建国方略》)“□□”处应填
| A.甲午 | B.戊戌 | C.庚子 | D.辛亥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其主张是
| 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 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 |
| 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 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
|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
|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
|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 | 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
|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 | 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