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国家
百分比
国家
百分比
英国
0
俄罗斯
38
德国
13
意大利
18
法国
20
美国(1913)
30

表一
A. 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 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 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
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
①唐初经济发展的状况
②唐政府征收茶税的现象
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