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群众路线的内容概括为两点:第一,相信人民群众,……第二,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五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 | B.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 |
| C.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 D.邓小平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曰:“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的结论。该推论( )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
|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
|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 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 |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
|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
|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