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
| 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
| 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
| 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
| C.李贽的《焚书》 |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
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
| C.商品化趋势明显 |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